【卡車之家 原創】這些年隨著城市化規模的擴大和環保意識的提升,很多城市都普及了智能渣土車。細分下來,這些車型有不同的驅動形式;同一個驅動形式還有不同軸距的車型。雖然都是重型自卸車,但它們分別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這次我們來看看不同軸距的智能渣土車。
在國內自卸卡友的心目中,三大自卸上裝基地是:“北有宏昌天馬,中有中集華駿,南有馳田金鋼”。這三家重型自卸車在全國都是有口皆碑的,做工扎實可靠,售后服務有保障,但是價格也是比較堅挺的。
這三個基地各有特色,不過最有特色的還數馳田金鋼。它的生產基地呈現出極大的落差,給人以一種“白云深處有廠家”的既視感。在十堰雖然平地少,但是廠家征地的拆遷補償款比較少,直接開山就行。
這三家上裝基地是很多主機廠的定點大委改單位:新宏昌重工主要是歐曼、重汽、解放、陜汽的改裝基地;中集華駿主要做解放、紅巖、陜汽等;馳田金鋼主要是東風商用、紅巖、柳汽等南方的主機廠。
大部分的城市采用6x4渣土車,因為軸距短,在城市道路拐彎比較方便靈活。但是一些大城市比較愛用8x4的渣土車,可能是看重它的承載強、方量大,可以減少工地的用車總量。
看似傳統的自卸車也有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意。智能化、多軸化、高效化、舒適的自卸車會是卡友們青睞的對象。
國內的重型自卸車是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的車型,基本上“低速大扭矩濰柴發動機+法士特多擋變速箱+輪減橋”是主流的配置。北京的城市基建規模大持續時間長,最近二十多年來的重型自卸車保有量一直很大,車型幾經變遷。北京的用車情況,在全國都比較有代表性。
2000年以前,北京的重型自卸車主要是重汽斯太爾系列,因為當時國產重型自卸車除了重汽和分家后的三家,沒有更好的選擇。
2000年之后的幾年,東風的重型自卸車曾有過輝煌。俗稱“紅旋風”的6x4東風EQ3208G自卸車曾經席卷中華大地,到處都是,北京市場也很多。后來的大力神一直不溫不火,主要的原因在于東風商用車堅持不裝濰柴發動機,東風自主的輪減橋也比競品的廠家出來的晚一些。后來,繼承大力神衣缽的天龍KC重型自卸車終于挽回一些局面。但除了湖北和西南西北那些東風的鐵桿粉絲,其他地方還是不多見。東風重型自卸在北京市場也銷身匿跡。
2005年之后,重汽HOWO的自卸車開始發力,也成為北京重型自卸車市場的主力。
一汽解放作為大型央企,J6P系列的自卸車曾經在北京市場也有一席之地,解放重型自卸也曾占據了北京不小的市場份額。
歐曼畢竟是北京本土的企業,再加上以主機廠層面來運作智能渣土車,協助北京政府推出智能渣土車的地方標準,逐漸成為北京重型自卸車市場的主流:ETX和GTL都有。
智能渣土車市場也是嚴重內卷,北京最新的渣土車已經是這種畫風:由于不讓超高裝載,所以大家都向長軸距發展:贏得更大的裝載空間。
青島解放JH6持續發力自卸車和智能渣土車,北京市場選購它的原因還是看重濰柴+法士特這一主流的動力鏈。
以前北京市場主流是6x4自卸車,因為轉彎半徑小,比較靈活。但目前6x4自卸車和8x4自卸車并肩作戰,U型斗和方箱也是各有所長。歐曼已然成為本地市場的主流。其他品牌逐漸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