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用有溫度,服務溫暖卡車人!
【魚快卡車 原創】很多人都會發現,在跑車這一行,年輕人的身影是越來越少見了。據調查,國內貨車司機75%以上年齡都超過了36歲,貨車司機年齡明顯上移,而且超過一半的貨車司機從業時間都在10年以上,很多老司機都會感嘆:“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年輕人入行了!
(2021年中國貨車司機群體調查問卷)
改革開放以后,國內貨運行業迎來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開貨車也曾經是一份人人艷羨的工作;然而40多年過去,如今貨運行業已經十分飽和,車多貨少,貨源難找不說,貨車司機群體之間惡性競爭加劇。
起早貪黑,疲勞駕駛是貨車司機的常態,過高的駕駛強度、工作時長和心理壓力增加了司機的駕駛風險,工作十分辛苦;與之相對的,卻是逐漸收縮的運價,由于網上貨運平臺打破了信息壁壘,如今的運價幾乎透明,司機辛苦一個月也就掙一萬元左右。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互聯網經濟的崛起,年輕人有了更多職業選擇,并不愿意進入這個干得多、掙得少、拿命賺錢、缺乏社會保障的行業,而且由于大多數貨車司機學歷不高,收入一般,在社會上也很難得到尊重。在運費低、套路多、缺失幸福感等種種原因影響下,不少老司機都想轉行,更別說年輕人入行了。
其實,開貨車從來都是一項高強度、高危險的職業,哪怕在美國日本這些經濟發達、貨運行業更為成熟、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更為健全的國家,貨車司機老齡化也比中國嚴重多了,這才是貨運行業普遍的共性。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估計,美國貨車司機的平均年齡是55歲,這要比美國制造業和建筑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大10歲左右;而且美國貨車司機的工作也不輕松,同樣要面臨因為長時間開車導致疲勞駕駛以及無法陪伴家人等問題,所以難以吸引年輕人從事貨運運輸,目前美國貨車司機仍有90萬的雇傭缺口。
日本,眾所周知其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2018年已有數據顯示,日本70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20%,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28%,相當于每5個人里面就有一個是70歲以上的老人,比例十分恐怖。因此日本這些年希望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突破,用以緩解物流行業駕駛員短缺問題。日本貨車駕駛員年齡都很大了,想要維持物流運作,目前只能依靠自動駕駛技術。
如今,國產貨車技術性能水準已經和進口車相差無幾,更加安全可靠智能的貨車方便年齡大一些的司機駕馭,還能大大降低駕駛強度,為貨車司機老齡化提供了“硬件基礎”,不過在“軟件”方面,國內貨運行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貨車司機采用標準化運輸作業,工作時間有保障,收入和社保也都做的很完善,貨車司機工作相對穩定可靠,這些都值得國內學習和借鑒。
雖然說先進發達的造車技術和相對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給貨車司機老齡化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但是老齡化同樣存在不可忽視的弊端。
畢竟人年紀大了,體力不行了,頭腦也不再靈活,而貨車駕駛仍然是一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因此老年司機駕駛貨車的風險會大大提升,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很大隱患。
當前,中國貨車司機駕駛年齡上限是60歲,從現在的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或許不久的將來這個數字還會往后延伸。畢竟年輕人不愿意入行,正在跑車的貨車司機年齡限制將近,延長準駕年齡、彌補司機缺口是無可避免的一種解決辦法,這將對法律監管政策、社保體系、行業生態等各方面都提出新的挑戰。(文/張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