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最近看了一篇江淮V7的跟車記錄,作為國內現階段高端長頭重卡的代表車型,江淮V7的配置十分亮眼。除了江淮V7,目前市面上的高端長頭重卡還有柳汽T7、陜汽輊德·炎。它們的出現讓我不得不感嘆國產長頭重卡的進步。不過這三位并不是國內最早喊出“高端長頭重卡”這個口號的車型。作為“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卡車車型”系列的第三篇,今天就來講講這款國內最早的“高端長頭重卡”——精功遠航重卡。
精功鎮江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鎮江精功)成立于2002年,彼時正是國內卡車由中型轉重型的過渡時期;鎮江精功殺入國內卡車市場的時間點選的不錯。難得的是鎮江精功對自己有幾斤幾兩認識也很清楚,對外謙虛的稱自己是“中小企業”,初期定的銷量目標只到4位數級別。
最終銷量也確如鎮江精功預測的那樣,在千輛級別徘徊;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大的企業不是好企業。另一方面鎮江精功給自己定了2009年進入國內重卡十強,2015年銷售額破百億的目標。區區千輛的銷量肯定是不足以支撐起如此宏大的目標,如何破局突圍是擺在鎮江精功面前一道難題。
在千禧年后的那幾年,主流卡車廠家為了決勝于未來,推出的重卡新車型如下餃子一般。東風紫羅蘭、一汽解放奧威、重汽斯太爾王等車型各個實力強勁,一經推出廣受市場好評,口碑銷量雙豐收。這讓鎮江精功是又羨慕又心急,怎奈2006年鎮江廠區投產時,不管是人員(大量聘請來自春蘭的管理及技術人員)還是配套體系都是用的“南京春蘭”那一套,造重卡還欠點火候。
(是不是看著有點眼熟?)
2006年的“南京春蘭”已經是強弩之末,距離2008年賣身徐工已經不到兩年時間!澳暇┐禾m”落得如此地步,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旗下產品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以中卡和準重卡為主。鎮江精功依托“南京春蘭”來切入市場,本身在競爭中就已經落了下風,在大流中有點跟不上趟了。這些短板和不足,鎮江精功一開始就心知肚明。借助“南京春蘭”可以把“孩子”生出來,如何養大一個先天不足的“孩子”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在經過分析之后,鎮江精功決定出“奇招”,也就是所謂的“劍走偏鋒”。具體而言就是以細分市場作為突破點,而且這個細分市場一定要是空白的。彼時市場上平頭車型已經殺得一片火紅,反倒是長頭車型競爭沒有那么激烈;一汽解放和東風旗下的老款長頭車型已經因為技術落后而逐步沒落;市場上只有一款經過拉皮改良的“柳汽龍卡”獨領風騷,定位仍舊是中低端市場。新款且有技術含量的高端長頭重卡國內市場上根本沒有,這就是一片不折不扣的空白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2005年精功遠航高端長頭重卡立項。
該項目通過引進美國萬國牌旗下的長頭車型來實現生產高端長頭重卡的目的(美國作為長頭重卡的天堂,引進美國長頭車型確實是最好的選擇)。最終引進的車型確定為萬國的7000系列,該系列兼顧中卡和重卡兩個類別,后期拓展改良很方便。
(美國原版)
以上就是精功遠航長頭重卡出生的背景,鎮江精功作為當時的一家初創且規模不大的車企,為了能夠發展壯大也著實是煞費苦心,其奮進求變的精神確實值得表揚。
精功遠航長頭重卡2009年正式上市,從立項到上市歷時4年。發動機可以選用康明斯ISM和日野P11C,動力覆蓋340-420匹,相比當時國內其他長頭重卡260-280匹的馬力高出一大截。此外同代引進的萬國7000系列駕駛室,無論是安全性、舒適性還是美觀度都要甩同時期的國產長頭重卡一大截。CAN總線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車輛的可靠性。鎮江精功希望將遠航長頭重卡打造成一款可靠、節油、高效、舒適的產品,以擺脫當時國內用戶對于長頭車型低質低價的印象,從而規避掉價格戰。
鎮江精功的想法是好的,當然市場也是殘酷的,它并不一定會跟著廠家的意愿來走。精功遠航長頭重卡的“高質”帶來的是高昂的售價,先期上市的車型定價為36-40萬。要知道這是2009年時的價格,此時平頭重卡普遍售價在25萬以下,而主打性價比的長頭重卡售價更是低至15萬以下。精功遠航長頭重卡的售價確實足夠“高端”。
如此高的售價嚴重制約了精功遠航長頭重卡的市場表現;再加上鎮江精功本身并沒有多少技術和生產經驗積累,導致車輛本身造價就很高,這又限制了后續營銷時利潤的騰挪空間(做不起宣傳,招不到經銷商)。還有當時長頭車型還是采用和平頭車型一樣的車長規定,這也限制了長頭車型的發展。
鎮江精功看上的“高端長頭重卡”這塊空白市場,在當時發育的并不完全,或者說根本沒有多少發展空間。前文提到鎮江精功將自己大力發展高端長頭重卡比喻為“冒險”“劍走偏鋒”,這里本身就包含了賭的成分。造車要成功最終還是要回到產品質量和技術實力這些基本點上來。
(前輩不死,只是換種“活法”)
精功遠航長頭重卡最終銷量慘淡,這一切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沒技術、沒實力僅僅想通過“出奇招”來博得一線生機,這種想法太過理想化,只是如今有些企業似乎還沒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