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用有溫度,服務溫暖卡車人!
從10歲時來到青海,近40年過去了,年近半百的趙智衛在車輛維修這一行干了大半輩子,為過往卡車承擔起一名“高原守護者”的重任。
【魚快卡車 原創】“我父親1958年來到青海支邊,就一直留在青海工作了,但我其實是在內地出生的!壁w智衛講話聲音淳厚,節奏不疾不徐,就像他的人一樣沉穩踏實。10歲那年,趙智衛跟著母親從老家河南來到青海,從此一家人就在青海扎下了根。
初中畢業以后,趙智衛就去考了技校,學習汽修專業,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學一門手藝,能養活自己就行。從技校里出來,趙智衛就來到父親工作的廠里上班,那是一家國營單位,他很知足:“畢竟是個鐵飯碗嘛!”
時光如梭,轉眼30多年過去,當年單純稚嫩的少年如今已經變得滿面風霜,趙智衛也從剛開始的小修理工成長為一位經驗豐富的維修專家。如今,他在青海駿馳解放服務站(西寧分站)工作,對過往車輛提供維修救援服務,是解放卡車忠實的“高原守護者”。除了守護西寧沿途的卡友,特殊情況下還要前往青藏線沿途實施救援,用趙智衛的話說:“解放的車壞到哪里,我們就修到哪里!
青藏線,海拔高,線路長,路況復雜,開車的人不易,救援的人更不易!傲卵、七月冰、八月封山九月冬、一年四季刮大風……”當地流傳的幾句俗語正說明其氣候的惡劣殘酷;加上凍土地貌,路況很差,給沿途來往的車輛帶來更大的風險。
當車輛壞在半路,問題嚴重時就需要趙智衛他們趕往現場維修救援。相對于內陸地區,高原的救援行動必須更及時,畢竟海拔高,人煙稀少,而且氣候復雜多變,晚一分就多一分危險。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去茶卡鹽湖附近救援,那次連人帶車翻到溝里,好幾處骨折了!壁w智衛回憶說,那是在2000年6月份左右,高原上還是雨夾雪天氣,碎雪一落到身上就變成雨水,弄得渾身都濕漉漉的。他們在雨雪天氣中修了四五個小時,總算修好了故障車,于是和同事們開車返程。天黑路滑,才開出了十來公里,車子就翻進道溝里了。
“那次傷的挺嚴重,大腿骨折,手腕的骨頭都露出來了,幸好同行的伙伴還能開車,我們把傷處簡單用衣服一裹,趕緊開車去最近的醫院。就診的時候醫生說我已經嚴重失血,再晚點情況就很難說了!碧崞甬斈昴菆鍪鹿,趙智衛仍然心有余悸。
盡管氣候惡劣,路況復雜,依然有卡友冒著巨大的行車危險穿越在青藏線上,掙這份“高原的錢”。因為相對于內陸已經十分飽和甚至過度競爭的貨運市場,高原地區的跑車運費相對還能高那么一點。
例如從成都到拉薩往返一趟,運費大概兩萬塊左右,正常情況需要走7到10天,去掉油錢和日常開支,大約能賺一半,這個運價差吸引了無數卡友冒險前行。趙智衛介紹說,為了能多掙一點錢,哪怕是在危險度倍增的冬天,也有用戶出來跑車,他曾經兩次在大年初一還外出救援,將困在風雪里的卡車解救出來。
在高原上從事售后維修30余年,平均每個月要外出救援10多次,趙智衛已經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醫生”?傆锌ㄓ烟匾鈦淼秸纠镎亿w智衛,他們說:“每次拉長線的貨必須得讓你給查查車,不然心里真沒底,你這手藝咱信得過!
經常有初次進藏的卡友請教趙智衛行車相關注意事項,他都會很有耐心地一一囑咐。趙智衛建議,前往當地時最好準備好高反藥物、氧氣罐、充足的食物以及保暖衣物等,并提前做好車輛保養、輪胎檢查、加高標號油等基礎工作,還要查好天氣預報,提前應對極端情況。
近30年來,趙智衛幫助無數卡友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也結交了很多卡車司機。面對卡友們的贊美,趙智衛連連擺手,表示不敢接受:“咱就是一個普通的維修師,用手藝服務大家。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干下去,用我的技術去守護每一位奔跑在青藏高原上的卡車司機,一直到,我干不動的那天!保ㄎ/張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