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車企市場部員工
作為商用車的擁躉,兩年一度的武漢國際商用車展自然不能錯過,本屆展會官方宣稱展出面積為8萬平方米,解放、東風、福田等重磅級企業都齊刷刷登場。
在車展現場走馬觀花看了那么多各式各樣的新產品之后,還是涌出了很多感想的,在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二。
武漢國際商用車展,全稱是中國(武漢)國際商用車展覽會CCVS,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該展會自2012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四屆,號稱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商用車展,官宣有4萬人次專業觀眾參展。
但我11月1號(周五)和2號(周六)兩天都在現場,感覺人氣指數很一般,雖然周六的人流量要比開幕當天還多,可多半都是周末無事、前來吃瓜的普通群眾,估計跟展會偏專業化有關,畢竟不是乘用車展,想想倒也能想通。
除了觀眾人數有限以外,一些重磅級參展商這次卻沒有在現場看到,這讓亞洲規模最大商用車展會的名號有點“失色”。
除了一汽解放、東風、陜汽、福田、江淮、江鈴等主流品牌的獨立展臺,諸如中國重汽、濰柴、聯合卡車、上汽紅巖這樣的一方諸侯悉數缺席,更別說這幾年風頭正勁的開沃、開瑞、比亞迪商用車等新實力派了,偌大的展館顯得有些冷清。
難道是因為車企日子普遍不好過,所以削減營銷費用?還是因為車企發現展會的訂單轉化率很低,缺乏參展價值?因為畢竟商用車的追求客戶轉化還是要回歸銷售一線,說到底用戶在那里。
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高速增長的時代已成過去式,中國汽車市場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基本已成定局。
而在多年來的商用車快速發展中,產業鏈生產、流通、服務等環節企業一直呈野蠻生長狀況,與歐美成熟市場尚存較大差距。
因此不少車企不得不將目光盯在整車銷售之外,比如向產業鏈拓展、進軍后市場,像東風在武漢發布了動力總成品牌龍擎,構建了以整車銷售、動力總成銷售、后市場服務為核心的三大業務板塊,目的就是打通上下游,全方位拼搶存量市場。
我國交通運輸以路上運輸為主體,所以要想推動綠色環保出行,新能源商用車至關重要。此次武漢車展主題就是“智能驅動,綠色發展”,各廠家也紛紛大力展出新能源車型。
不過由于受電池能量密度等技術條件的限制,目前國內的純電動商用車集中在輕卡、廂式運輸車等載重量較小的車型,主要以城市配送,快遞快運為主。
而要想承擔長距離、大載重的運輸任務,還是要靠重卡,只不過重卡從過去的傳統笨重在加速像智能化轉型,相信重卡智能化、輕微卡電動化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迄今為止,汽車仍然是大規模生產的民用產品中最為復雜的工業,一個國家汽車行業的管理水平,標志著這個國家制造業的最高管理水平。
而相對于乘用車,商用車市場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更強的正相關,被稱為國民經濟運行的晴雨表。
武漢國際商用車展上展出的各式重型卡車、攪拌車、環衛車、工程車、輕卡等等,是國家基建和物流運輸的中流砥柱,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國和市場,從汽車大國變成汽車強國,商用車肯定會比乘用車走在前頭。(文/卡家號:小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