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后車迷從跟車到自己嘗試成為一名卡車
前言:卡友小李是一名90后的貨運司機,3年前就接手了老爹的老款小三軸車型從事散貨運輸,主要在福建閩西南一帶跑,運輸袋裝水泥以及廢紙較多。該地區小三軸主力車型以柳汽乘龍、江淮格爾發系列較多,考慮到部分地區的限行政策,更換新款車型成為了小李的首要任務。
在看新車的過程中,小李偶然發現之前的提升橋車型又面世了,那么,對于傳統雙導向三軸車型和提升橋三軸車型而言,對于自己的運輸情況哪種底盤更有優勢,能夠帶來的盈利更多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接下來一起看看。
我們先來看看外觀方面,兩車外觀采用了紅+黑撞色涂裝,整體時尚感很強,乘龍新M3相比起老款車型在前面罩的設計上更加大但,前衛的造型令人討喜。格爾發K5L家族式的設計加上大面積鍍鉻以及亮面材質的搭配,使得其年輕化十足。
乘龍新M3采用的是家族式的“龍骨式框架結構”駕駛室,安全性能表現優異,同時駕駛艙的空間也得到了充分發揮。格爾發K5L保持了經典的側窗設計,并且臥鋪也留了透視窗設計,駕駛室內的通透性更好,駕駛室整體線條勾勒也顯得力量感滿滿。
后視鏡方面兩車采用的均是分體式設計,主、補盲鏡單獨安裝在后視鏡桿上,該設計的好處就是使用成本較低,雖然沒有電動調節、后視鏡加熱等多功能配置,不過對于短途散貨運輸而言,實用性到位即是合理的設計。
前照燈造型的設計,乘龍新M3保持了比較前衛的搭配,外觀方面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不過至于燈光配置這塊,還是欠缺了些。對比格爾發K5L,融入了LED日間行車燈、透鏡大燈,而且采用了熏黑燈底,無論是顏值還是功能性在這方面的表現都占得上風。
外觀方面對比小結:外觀方面的設計兩車表現還是不錯的,盡顯年輕化與時尚感,當然在外觀設計與時俱進的同時,“硬件”方面的配置也得跟得上,例如乘龍新M3的前照燈配置,如果能夠加以改進相信會獲得更多用戶的好評。
兩車的座椅布局正中小李心懷,為什么呢?首先小李主要是運輸袋裝水泥為主,與散裝水泥不同的是,小李基本是與小包工頭、水泥店等客戶打交道,卸貨的地方基本都沒有裝卸工,都需要到鎮上“自帶”,因此兩車的2+1座椅布局對于小李的運輸情況來說還是很有利的。
比較出人意料的是乘龍新M3的表現,方向盤居然采用了皮質包裹,同時還支持多功能按鍵,在同級別車型里用料確實比較突出,這點小李也很欣賞。對比格爾發K5L的“盾型”家族式造型方向盤設計稍微顯得比較平平無奇,不過一切還是以實用性為主。
乘龍新M3采用了對稱式中控設計,按鍵區域劃分較廣,不過也多了一些儲物空間,整體造型比較時尚。格爾發K5L的這套中控設計雖然比較老了,不過最大的便利是按鍵區域里駕駛員很近,真正能夠起到“隨手可及”的作用。
臥鋪空間不是很大,但是夠用。對于小李來說,臥鋪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放置隨身物品,當然也會放一套被褥在車上備用,偶爾也會在車內過夜。比起老款車型,這兩款車型比較好的一點就是臥鋪都設計了儲物空間。
內飾方面對比小結:哦對了,忘了提一句,兩車的內飾主要采用了棕色作為色調,不說觸感,就從視覺感受來看內飾的質感就能夠提升不少。兩車的內飾主要都以實用性為主,考慮到駕駛員的使用感受,兩款車型在進化換代的過程中的改變也是能夠看到的。
之所以兩款車型能在該地區站穩腳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兩車裝配的玉柴發動機,所對應的山區丘陵路段動力配比合適。對比車型乘龍新M3裝配的是玉柴YC4EG220-50四缸發動機,220匹馬力,最大扭矩800!っ,四缸的優勢在于整體質量更輕,匹配法士特8JS85E手動八檔變速箱。
格爾發K5L裝配的是玉柴YCS06245-60六缸發動機,245匹馬力,最大扭矩850!っ,匹配法士特手動八檔變速箱。
兩車后橋裝配的同樣是該地區用戶比較青睞的153后橋,對于較惡劣的工況和載重需求的運輸而言,此配置就顯得十分耐用穩定,可靠性令用戶感到放心。
格爾發K5L提升橋位于底盤最后一軸,采用氣囊提升裝置,在不同載重情況下可自由提升車橋,起到減少輪胎磨損、降低輪胎滾阻等作用。
兩車所裝配的油箱并不大,乘龍新M3油箱容量為350升,格爾發K5L油箱容量為550升,同樣采用了鋁合金材質,在續航里程方面對比格爾發K5L優勢明顯。雖然小李是短途運輸,不過大容量油箱能夠減少進出加油站的頻次,何樂而不為呢。
對比車型乘龍新M3車身尺寸為:10150x2550x3850mm,底盤軸距為1950+4150mm,可搭配7.8米級別的上裝。格爾發K5L車身尺寸為:8490x2550x3960mm,底盤軸距為4600+1300mm,搭配6.2米級別的上裝。
底盤方面對比小結:小李有話講,其實小李現在的運輸車輛就是長軸的三軸車型,從閩西一帶運輸水泥至閩南地區一帶,回貨是從閩南地區運輸廢紙回來,長軸車型對回貨的裝載量更加有利。
不過對于合法荷載量來說,這兩款車型是一樣的,但提升橋底盤勢必會更節省成本,因此對于小李的運輸情況來說,大家是更推薦長貨廂還是短貨廂呢?
這兩款車型從底子上來講,都是好料,對于小李該地區的運輸情況來說,保有量也證明了兩款車型的可靠性以及市場的認可度。本次對比最大的因素還有底盤布局的方面,對比車型乘龍新M3有著更長的車身,裝載貨物時不需要疊高,在行駛時的穩定性相對比較好。
相比提升橋的格爾發K5L,車身長度是短了些,不過同樣能夠合法裝載同等噸位,提升橋能夠帶來的優勢也挺明顯,能夠直接降低車輛磨損,獲得更佳的盈利,缺點就是對于小李的回貨而言相對不是特別友好。如果你是小李,你又會怎么選呢?(文/卡家號:小盧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