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卡友們在買車時可能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造型、動力鏈、整車配置以及價格上,這些肯定是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但有時咱們就容易忽略了一些非常簡單的東西,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電瓶。
在最早的車型上電瓶都被放置在了底盤的左右兩側,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而且也能隨時觀察電瓶的外觀是否有問題,即使維修或是更換也都是比較簡單的事。但是隨著進口車進入國內,很多國產車企也想從進口車上學習一點優勢和經驗,便把車都往進口車方向去設計和制造,無論是底盤還是駕駛室,看著都是越來越像。
并且隨著卡車的運距越來越長,很多車企也將車輛續航性能放在了第一位,盡量將油箱做的更大一些,來滿足車輛滿載情況下的長途穿越需求,漸漸的我們原來在底盤側面就能找到的電瓶就被換了位置。
那換到哪去了,這里就要表揚一下國產車企的做法,它們學著進口車的做法將電瓶改成了豎置或者就直接放到后車架中間位置,(這里我們主要說的是牽引車)然后把空間留個了油箱,這樣看上去底盤空間的優化還是非常合理。
但是卡友們要知道,買牽引車時一定要考慮頭掛匹配的問題,電瓶放在后車架中間,在接駁掛車時,掛車會完全將電瓶擋住,如果咱們需要對車輛進行一個搭車或者是維修更換電瓶,還需要將掛車卸下,或者直接將主車和牽引車打成直角,將電瓶露出,再對電瓶進行維修。
那反觀進口車是怎么做的,就拿奔馳的阿克托斯來說,雖然同樣是將電瓶進行了后置,但是在主駕駛一側的底盤部分能夠看到一個紅色的接口,上面有一個紅色的蓋帽,拔下之后能夠看到一個鐵質的頭,這個其實就是車輛大線的正極。
在搭電時只需將正極和正極連接,負極直接搭鐵就可以將車輛啟動,而且連接位置正好在車輛的左側,搭電車輛只需開到邊上就能很好對車輛進行施救,也不用單獨找位置,無論是被救還是施救都是相當方便。
所以整體看下來,國產車目前在底盤空間優化方面的改變是值得肯定,但是能相應對車輛的細節進行優化,對于用戶使用來說將會有更為不錯的體驗,這樣既能滿足咱們駕駛員對車輛的易用性,同時也能降低駕駛員的勞動強度,可能也就是這些細節讓國外卡車司機的幸福感普遍高于咱們。
● 編后語
此次我們從細節上簡單看了看國產車以及進口車在電瓶上的設計區別,有的時候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換到現實當中也確實是這個道理,希望國產車進步,讓中國卡友用上真正好的產品用心制造的產品。(文/圖 吳昊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