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心境才能擁有快樂的心情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醫用防護物資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嚴重緊缺,尤其口罩需求量大缺口更大,一度價格飆升斷貨如今甚至需要預約購買,口罩從原來衛生用品變身成為緊缺資源。
社會各界從生產、銷售、捐贈、運轉、處理各個環節關注焦點口罩問題。尤其廢棄口罩如何處理成為疫情防治的關鍵。
一次性口罩使用時間短、消耗量巨大,產生的廢棄垃圾龐大,廢棄口罩可能潛藏冠狀病毒為了防止交叉感更需要專業處理,面對口罩緊缺同時廢棄龐大,連馬云也發聲了。
可是國內垃圾分類一直是短板,醫療垃圾處理一直不規范,醫療廢物加工成生產、生活用品更是讓人觸目驚心。防疫期間,如何克服這個短板,守護疫情防治的最后防線,成為當前疫情防御的關鍵。
防疫期間,普通人用過的口罩可以當成普通的生活垃圾,但是疑似隔離患者口罩,感染者佩戴的口罩就應該謹慎處理,尤其感染者、醫生佩戴口罩應該當做醫療廢棄物有毒垃圾處理,專人處理這些有毒垃圾是防止交叉感染的萬全之策。
上海作為垃圾分類的先頭地區,對于廢棄口罩處理明確處理途徑,普通大眾產生的廢棄口罩裝袋處理投入干垃圾處理系統,居家疑似隔離患者口罩與其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一并消毒裝袋后,由專人上門收集,直送生活垃圾焚燒廠處理。
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各集中隔離觀察點產生的廢棄口罩,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納入醫療廢物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
其他地區實施垃圾分類不徹底,在公共場大量投入廢棄口罩收集點,專業人員先消毒后裝車,對于搜集容器更要每日消毒到位。小區沒有配置廢棄口罩收集點的地方要將廢棄口罩裝袋處理,之后要記得洗手。
廢棄口罩收集之后,運轉處理也很關鍵。對于廢棄口罩專桶專用,專人處理、直收直用,無中轉集中高溫焚燒成為當前處理廢棄口罩的有效舉措。
可在當前廢棄醫療垃圾與日俱增的情形之下,要做到統一無害處理,日產日清并不容易,需要設備提升、管理制度完善、更需要信息化手段的配合。當前疫情突發,設備緊缺、人員不足、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情況下,怎么辦?
非典期間醫療廢棄轉運車需求量大增產量大增,隨著非典的結束需求量下降產量也明顯減少。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爆發,廢棄醫療垃圾大增,醫療廢棄轉運車倍受挑戰,國內市場醫療廢棄運轉車是小眾車型一直需求量不大,而且基本上改裝車,醫療廢棄智能收運車更是少之又少。
此時醫療機構有限的醫療廢棄運轉車不得不加強運轉次數,依靠環衛人員輪班倒班集中處理,多次人工消毒。這期間環衛工人的奉獻不停歇加強頻次運轉和持續的消毒成為我們防疫戰斗成功的關鍵。加強環衛人員個人防護也是疫情防護工作的關鍵。
去年315期間曝光醫療垃圾隨意買賣,加工成為玩具讓人觸目驚心,醫療垃圾外流成為行業毒瘤,醫療垃圾處理不當危機重重,這已經是醫療行業公開的秘密了。
當然這不單單是因為利益驅使更因為醫療垃圾處理全過程監督不完善,醫療垃圾信息化管理系統監督不到位。
如今面對如今肆虐的病毒,各省生態環保管理部門對于各大醫院醫療垃圾處理加強監督,完善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
聯單包括危險廢物的名稱、數量、特征以及轉移地點,運輸出入單位以及管理部門,以防危險醫療垃圾出現失控,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國內垃圾處理一直滯后,尤其醫療垃圾處理更是監管不足,專業設備缺乏、專業人士不足,國內醫療廢棄專用車一直也是短板,智能醫療垃圾運轉車更是少之又少,專業處理資質的機構缺乏。
如今在病毒肆虐之際,對于有毒垃圾、醫療垃圾處理提出挑戰,更是暴露了相關行業短板,病毒過后醫療行業應該引以為戒,并且積極發展完善醫療垃圾處理設備和完善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監督。(文/卡家號:林晉)